【资料图】
西湖美,不设栏杆铁链美。 西湖美,不挂灯笼妆点美。 西湖美,游船悠悠无声美。 是净美,朴素美。
不过今日的主角并非西湖,而是西湖边的一座道观——东晋名观抱朴道院。葛岭紧挨曲院风荷、白堤、断桥等著名景点,其东面是栖霞岭,是一条横贯南北的捷径,往北便是黄龙洞,道观就坐落在葛岭60年代时我曾在那住过几天,当年我只知道小屋后面有个葛岭,信步出门,发现了通往葛岭的崎岖小道,拾级而上,两旁树木青翠挺拔,山道口拐弯处清风徐来,枝叶搖曳间隙处隐约可见黄色墙体于不远处,心中以为是座寺庙,于是加快步子,转过几个弯,呈现在眼前的乃是个道观。进得道观,内有老道,并无几个游人,冷冷清清。观内布局至今也已模糊,只记得葛岭有个道观。今日重登道观,回首已是六十年光阴过去,昔日意气风发的青年已过古稀之年,人之一生大概也只有一个六十年,时间是无情的。
葛岭道观所在的北山路,在岭下沿西湖而筑,拥有一批历史人文景观,还保留有不少民国时期富商政要居住的别墅,极具年代感。沿着北山路来到葛岭脚下,原来的民居改革开放后早已拆除。进山前多了一座山门,两侧各有“抱朴”、“道院”二字,山道更宽了,石阶也平整了,却也失去了原始的味道。
一会,后面走上来一位年岁较大的女道长,修长的道袍和周正的道冠显出她的風貌,一个有些鼓鼓的双肩包紧靠她挺直的后背,右手提着一个厚纸袋。她跟近了我,我侧向一边,让她先行,表示对道的尊重。在台级上去的拐弯处,她依着栏杆小憩,旁边的一位青年女子主动与老道攀谈,老道休息了一会,准备再登山,女子主动帮她拎起了纸袋,与老道并肩登山。道长精神甚佳,到得道院门口,早有一位年青女道士迎接她,只是不知这道长是别处道院来的,还是外出归来的主家?
现在游道院是要买门票的,每位5元,不算贵。我过了七十,可以不买门票进入道院。此时我想起了佛寺,有人才从佛门拜了菩萨,转身又进了道院的山门,拜了祖师爷。虔诚之心各有所表,我相信他们是得到了佛、道的双层庇佑。虽然是两种信仰,但都是人们获得慰藉的方式,只要有此信念,谁说拜了佛门不可再进道门。
抱朴道院相传是东晋著名道士葛洪在此结庐修道炼丹而得名,唐时开始扩建有葛仙祠,历五代至宋,曾为南宋权相贾似道据为墅(匪号“蟋蟀宰相”的那位),后毁于兵火,明初重建葛仙庵,后逐惭废弃,万历年间官绅及葛氏后裔集资重建。清代加以修葺后依葛洪道号改称“抱朴道院”,历经千年之演变至今。现道院的正殿是葛仙殿,殿东侧为半闲草堂,草堂南侧为红梅阁,山顶有个观景台,登台远眺西湖,白堤似玉带连贯苏堤,西湖三桥(断桥、长桥、西泠桥)依稀可见。台上有个面馆,卖的是净素的温州拌面,三十元一碗。
抱朴道院阳台上远眺西湖,西泠桥。
下了阳台,见一青年女道士在打电话。“你如诚心,几时我与师傅联系好了再告诉你。这个师傅是我们院里最好的,灵得很。”我想起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捐门槛的故事来了。旁边一个后院,有七、八个年青女子围着一个中年女道士,认真的听她讲道(大概是讲道吧),谈人生谈命运,一般场合都可谈,唯独在寺院、道观谈最灵,祝她们好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