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滚动 >正文
热文:录音机转啊转,转到了小时候……丨旧物件小辰光

2023-04-23 20:18:25     来源 : 上海奉贤

小时候,心心念念盼着长大

长大后,却只想回到小辰光

时间煮雨,岁月缝花


(资料图)

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的发展

有些东西不可避免地

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小辰光的旧物件

只有留在记忆中反复品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三转一响”,指的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那时一般家庭有了这“三转一响”就觉得是过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三转一响”是那个时代人民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同时也是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反映出那个时代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准。

与前两大件相比,手表和收音机属于“奢侈品”和“消费品”,因此出现地较晚,家庭保有率较低。老人和孩子对待这两大件的态度截然不同,因此会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老人认为,刚刚填饱肚子,花闲钱买这些中看不中用的玩意败家。年轻人则坚定地认为,手表才能代表与时代同轨——“时间就是金钱”嘛,听广播才能知道外面的世界,才不会落伍。

收音机跟手表一样,是满足青年人精神需要的,因此尽管价格不菲,一家人还是努力挣钱尽早把它买回家。收音机除了听广播,还能放流行歌曲、说相声、放黄梅戏、唱京剧,有些地方干脆叫做“戏匣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体型庞大的手提录音机伴奏下,一群穿喇叭裤,戴蛤蟆镜,烫着爆炸头的青年,如痴如醉地随歌起舞,这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街头随处可见的景象,是属于一代人的经典记忆。

上世纪80年代结婚时,先生说,要买一台收音机,结婚必备“四大件”一件不能缺。那时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老百姓购买录音机和收音机还需要凭票,算是“稀罕物件”。这台上海新华无线电厂生产的日立牌收录机,是当时家中唯一的一样电器。

现在看来,它十分笨重,上有一个提手,是一个大大的长方体,不仅可以听广播,还能够听磁带、录音,上面有快进、后退、播放、暂停的按钮,左右是对称的两个圆形音响,两个长方形的放磁带的口。磁带播放后,还能看到里面的黑色磁带条在转。

购买这台录音机花了大概300多元,而当时的人均工资不超过70元,已经是一笔高额支出了。

收音机里热闹纷呈,调频率的手要很慢很慢地,生怕漏掉任何一个节目,全家人经常为收听哪个节目而意见不一。不过喜欢的节目听不到也不要紧,第二天上午还会重播,因此最后都能搁置争议,共同收听。

90年代,磁带大范围流行,买回来的磁带,反反复复用它播放,AB两面都要听完,有时候听着听着睡着了,醒来时一面已经播完了。后来孩子大了,开始学英语,也是用的它播放英语磁带。

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来临,人们在尽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似乎也懒得总结什么“四大件”了。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生活用品目不暇接,使人很难从中选择出哪种商品与你息息相关,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大件”。即使你真的遴选出了几件,没过多久,它们也会被更先进、更完美的商品所替代。

讲述人:萍萍 60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录音机里反复播放那个年代很流行的《甜蜜蜜》,《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等。

有时候一不小心卡带了,就用铅笔插进磁带的小孔转几圈……最容易流逝的东西就是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家喻户晓的“三转一响”现在几乎绝迹了,就连这种叫法也得努力跟年轻人解释一通人家才能听懂。

中老年人怀旧,尤其是这“三转一响”对他们影响极深,是他们曾经的梦想和精神追求,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和深深的回忆。因此,不管年轻人喜不喜欢,经历过那个岁月的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那些转动的轮子和响起的声音。

小辰光攒着那些旧物件

旧物件带我们回到小辰光

朋友

您家中还有哪些

“暴露年龄”的旧物件

旧物件又载着哪些故事

欢迎拍照分享

让同龄人一起走进

属于我们的“小辰光”

标签:

热门推荐

X 关闭